返回

全面灭蚊进行中!携手预防基孔肯雅热!

发布时间:2025-08-07      作者:

01|认识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通过伊蚊(花斑蚊,常见的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。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,存在输入性病例风险。


image.png


警惕主要症状

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-12天,多为3-7天。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疼痛。

○发热:会持续1-7天,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,全身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。

○皮疹: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-5天,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
○关节疼痛: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,通常1-3周缓解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。



传播途径

○最主要: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。

○传染源:患者发病初期(尤其发热头几天)血液中有病毒,此时被蚊子叮咬,蚊子再叮人即可传播,不会通过日常接触、空气或食物传播。



02|守护园区,我们在行动

专业消杀:对各栋楼大厅及各下水道、阴沟、地下室等重点区域进行灭蚊消杀工作。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清理孳生地:加大力度巡查并清理公共区域积水(盆栽托盘、废弃容器、坑洼积水等),阻断蚊子繁殖源头。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环境维护:加强园区保洁,减少垃圾堆积,修剪绿植。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03|园区安全 人人有责


温馨提示


○清理积水:检查并清除办公位、窗台、休息区附近小型积水容器内的积水(如水杯托盘、花瓶、小水桶等)。

○物理隔绝:确保办公室门窗的纱窗完好;午休时可使用驱蚊设备。

○外出防护:在园区内行走或进行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。

○驱蚊产品:在裸露皮肤涂抹有效驱蚊剂(含避蚊胺 DEET、派卡瑞丁、驱蚊酯等),并按说明补涂。

○提高警觉: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区返回后,注意防蚊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
640.png


04|感染后请及时处理

○立即就医:若出现高热和剧烈关节痛等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就医!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具体症状、蚊虫叮咬史及近期旅行史。

○对症支持:目前该病症尚无特效药,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。患病后患者需充分休息、多饮水。

○遵医嘱:需遵医嘱使用退烧止痛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。避免自行使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药物,尤其在未排除登革热时,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

○防蚊隔离:发病初期(尤其发热时),严格防蚊(待在蚊帐内、使用驱蚊剂),避免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他人。


Copyright © 2019 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195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6020000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602000005号